第三大门套上活向未业板盈利激准被企业 创敞开市标
2023年2月17日,激活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第套大门标志着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上市全面注册制的标准被创实施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今日起,业板盈利《证券日报》将从多维度详解全面注册制改革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企业积极影响、作用及红利,敞开以飨读者。激活
记者 邢 萌
2月17日,第套大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发布实施。上市其中,标准被创创业板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业板盈利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正式启用,企业符合条件的敞开未盈利企业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创业板向未盈利企业敞开大门,激活进一步指导相关市场主体选择合适的上市路径,拓宽未盈利企业的上市渠道,扩大了创业板市场的覆盖面和包容性,丰富了企业在A股上市的机会。”北京海润天睿(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唐申秋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第三套标准实施时机成熟
早在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之初,创业板上市的包容性已大大增强,制定了“3+2”五套上市财务标准。
具体来看,针对一般企业,有三套上市标准可选择:一是“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二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三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针对红筹企业和特殊表决权公司的上市标准有两套,分别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
自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第一套标准上市,少数采用第二套,其余并未有企业采用。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注册制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共有418家,其中,406家采用第一套标准上市,占比97%;其余12家采用第二套标准上市,占比3%。
事实上,彼时深交所虽制定了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标准即第三套标准,但考虑到市场实际情况,按照“稳中求进”原则,当时明确了暂不实施的过渡期安排。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施两年多来,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有序推进,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结构和生态持续优化,创业板实施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时机已经成熟。
由此,在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的背景下,2月17日,深交所发布《关于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相关事宜的通知》,未盈利企业上市创业板的通道正式打通。
“未盈利企业并非单指报告期内亏损的企业,而是指公司成立后一直亏损,截止到申报之前,仍然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创业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体现出巨大的包容性。”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唐申秋分析称,允许未盈利企业登陆创业板,激活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并非意味着创业板要求的放松。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发行上市条件,拓宽优秀的市场主体上市路径,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
独角兽企业上市优势明显
具体来看,深交所就未盈利企业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发布专项通知,主要有三个方面安排。一方面,细化未盈利企业行业范围,包括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
“从行业范围来看,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系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在资本市场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已上市公司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也具有产业扩张方向的引导作用。”工业富联副总经理兼首席法务官解辰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另一方面,明确未盈利企业上市条件,启用“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上市标准。
解辰阳表示,从市场实际出发,该项上市标准并不低,能满足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已经跨过了成长期最初的阶段,有相对成熟的产品、服务落地并已打入市场,同时应该已经完成多轮融资,才能满足预测市值标准。
严凯文分析称,针对未盈利预上市企业,具备强研发、强技术能力的独角兽企业有着先天优势。
此外,做好相关规则衔接,《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同步取消了关于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申请在创业板上市需满足“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的要求。
唐申秋称,这将促使此类赴境外上市的企业回流A股,优化资本市场资金供需格局,推动居民资产配置加速转型。
提高创业板容量与质量
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持续引领产业发展壮大。
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月19日,注册制下,418家创业板企业IPO募资总额达4057亿元,总市值达2.84万亿元,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业板向未盈利企业敞开大门,能让更多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服务科技行业自立自强,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唐申秋表示,同时,这也回应了业内对“创业板开放未盈利企业IPO上市”的呼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创业板容量、质量。
解辰阳表示,创业板向未盈利企业敞开大门,更加贴近市场实际,让真正有融资需求,且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创新创业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优化资本市场供给。同时,符合行业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可以将融资投入到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严凯文认为,以纳斯达克为例,大量成长性科创企业在上市节点,并未形成规模性利润,但当技术成熟推广应用之后,其成长速度惊人。比起传统企业,硬科技企业发展初期阶段需更长久的资本投入支持。而引导未实现盈利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有助于解决国内科技企业发展早期缺乏资金的巨大压力,给予它们成长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标签:股市|注册制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责任编辑:热点)
-
随着王者荣耀"战国争鸣"版本正式上线,墨家机关术传人"玄枢"携全新机制登陆峡谷。这位以墨子·备城门为原型设计的战术型英雄,凭借独特的机关造物体系与战场分割能力,正在重塑MOBA竞技的战术格局。历史重铸 ...[详细]
-
8月22日,两市股指震荡回调,成交额创近期新低。板块纷纷走弱,仅ST板块、农业、煤炭、新疆等小幅走强,其他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行。截至收盘,沪指报2714.61点,下跌0.70%,成交额984.64亿 ...[详细]
-
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有望加快落地 专家看好境外资金进场
证监会近期召开的会议研究部署了五大需要重点推进和抓紧落实的工作,指出要加快推动证券行业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的落实落地;抓紧推进沪伦通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内推出;积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提升A ...[详细]
-
午后指数走强,深成指涨逾1%,沪指、创业板指也小幅跟涨,券商股再度发力,涨停个股数逾百家,次新股、创投、高送转成涨停集中营。尾盘阶段指数有所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679.11点,涨0.41%;深 ...[详细]
-
信贷审批流程由数天压缩至分钟级,人工智能驱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摘要:2024年上市银行年报显示,AI已成为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国有六大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总额突破千亿元,金融科技从业人员规模首次超过11万人。 ...[详细]
-
两市午后扩大涨幅,券商股再度拉升,创投股再度发力,沪指涨1%,创业板涨2%,盘面上看,低价股、壳资源板块迎来涨停潮,市场逾百家公司涨停,尾盘阶段指数涨幅有所回吐,截至收盘,沪指报2654.88点,涨幅 ...[详细]
-
25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全日维持弱势震荡态势,临近尾盘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盘,沪指跌0.58%,报2781.14点,成交1085亿元;深成指跌0.66%,报8353.38点,成交1338亿元;创业板 ...[详细]
-
隔夜美股反弹走高,A股市场今日小幅高开,随后在稀土、白酒等板块的带动下持续上行,沪指在午后盘中曾一度站上2600点,创业板指盘中大涨逾2%,临近收盘期间,沪深股指涨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盘,沪指涨1.35 ...[详细]
-
收购战略的底层逻辑企业并购的本质是价值重构与风险再分配的过程。在这不是汉字老徐公司的收购案例中,超低价谈判的核心在于精准识别标的公司的隐性价值与潜在风险。成功的低价收购需建立在三个维度:财务数据挖掘分 ...[详细]
-
两市午后触底反弹,创业板再度翻红,沪指跌幅缩窄。国产软件、芯片、区块链等科技股午后集体走强,创业板指涨逾1%,截至收盘,沪指收报2785.87点,跌0.34%,成交额1295亿。创业板收报1531.3 ...[详细]